职业教育怎样“吃香”起来

时间:2014-07-16 15:38 点击:

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省职业教育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,但总体上看仍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。存在的问题,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、投入不足、办学条件较差,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。

  针对这些问题,省人大代表韩青、周晓玉、陈延淑等在广泛征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,向有关部门发问。

  一问

  韩青:自从提出职业教育大省建设以来,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。但就读职业学校,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“备胎”选择,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困难。相关部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?

  怎么破解职业院校“招生难”?

  省教育厅: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困难的情况确实存在。我们将进一步改革招生考试模式,推动形成招生良好氛围。全方位扩大职业院校开放,激活职业教育资源增量。坚持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,建立“资源共享、合作共赢”的校企合作平台和机制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,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水平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鼓励规范民办职业教育发展。

  2014年,在保持现行普通高考和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政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,我省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、对口升学考试、专升本考试和初中起点五年制招生考试等4种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整合和系统设计,建立职业院校升学考试制度。职业院校升学考试改革试点逐步推进,优秀的职业院校学生可免试升学,中职、高职学生升学的通道得以拓宽。今后,我们将继续搭建中职、高职、应用型本科甚至是研究生教育互通的职教“立交桥”,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。

  二问

  陈延淑:目前职业教育一方面有旺盛的市场需求、日益向好的薪资水平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,另一方面却是较低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同度。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诸多因素中,观念问题首当其冲。如何改变看学历选人用人的传统观念和评价标准?

  如何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老观念?

  省人社厅:今年6月份出台的《安徽省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(2014—2017年)》提出,要深化以“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”为主要内容的技工教育培养模式改革。进一步扩大技工院校办学自主权,逐步放开技工院校学制管理,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,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。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,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、技师学院毕业生视同大学专科学历,可报考相应的公务员职位,并纳入我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以及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范围。技工院校面向市场的技工教育培训,学费由学校按照公平、合理和诚实信用原则确定。

  同时,通过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办法,完善社会、企业、院校多元评价办法,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,破除资历、年龄、身份等制约,不拘一格选拔人才。这样才能让“三十六行,行行出状元”的社会风气得到发扬。

  三问

  周晓玉:我国《职业教育法》《教育规划纲要(2010-2020)》和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》等,都对省级政府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提出了要求。能否尽快建立高职教育生均拨款机制,支持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?

  何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?

  省教育厅:建立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,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。据统计,近年来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生均拨款水平大幅提高,2012年生均公共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8880.4元,较2011年的5444.5元提高了63.1%。 2014年,省教育厅已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生均基本拨款标准制订,列入“教育经费管理提升年”活动任务范围,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。

  目前,我们在总结省属本科高校预算拨款方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,会同省财政厅准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专项调研,研究推进我省高职院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政策的制订。我厅将积极与省财政厅沟通协调,会同省财政厅尽早出台我省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政策,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。

  四问

  韩青:发展职业教育,需要外在政策支持,也需要职业院校自身加快发展。建立健全奖惩制度、做好职业教育督导评估、强化职业院校发展意识,都不失为好办法。相关部门在这方面作何考虑?

  如何引导职业院校提升质量?

  省教育厅:我们出台了《关于严格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从教学计划管理、教学运行管理、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,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指导监控,并组织专家对30所本、专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调研,对59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。同时加大对示范职业院校的建设与管理力度,明确规定对省级优质示范中职学校、特色示范中职学校实施动态管理,并正在研究制定省级中职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。

  今后,我省将强化职业院校发展意识,加强对职业院校办学的督导和检查,督促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、质量观、人才观,并引导各类院校科学定位、特色发展,建设一批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示范职业院校。同时,根据职业院校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,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与我省主导产业群直接相关的高水平专业,努力形成布局合理、优势突出的省级重点专业体系。

  五问

  韩青:目前我省职业教育存在区域间、区域内和学校间的非均衡状况。如何促进职业院校在办学条件、办学规模、办学质量等方面逐步走向均衡?

 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?

  省教育厅:自2012年皖北职教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,皖北职教园区建设成为省政府一项重点工作,项目、资金一直给予倾斜。另外,省教育厅组织8所本、专科院校和11所省属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,对口支援皖北地区17所中职学校和5所高职院校。而高校对口支援新建高职院校工作已于2013年启动,10所高校对口支援15所新建高职院校,指导受援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加强专业、课程、实验实训基地、师资等方面的建设,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
  今后,省教育厅将继续加强对皖北职业院校的指导,在有关项目上予以倾斜。同时,鼓励支持皖江城市加大对皖北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,充分利用皖江城市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,加强与皖北职业学校的合作,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协调发展。

  ·得失谈·

  靠改革打破瓶颈

 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,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。但与此同时,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却在不断下降,不少地方职业院校出现了较高的辍学率,个别职校学生流失率高达40%。一边是市场的火爆需求,一边是学生的冷眼旁观,我国职业教育面临“冰火两重天”的考验。

  从社会环境来看,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、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,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。在一些人心里,职业教育仿佛是“次等教育”,成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无奈选择。此外,职教生虽然求职容易,但社会地位不高、缺乏上升通道、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等现实,也让一些学生对职业院校敬而远之。

  从职业教育本身看,有些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、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存在“不职业”的现象,甚至模仿普通高校的办学思路,日常教学重理论轻实践,“在黑板上种田”“在课本上开机器”等现象比较普遍。这种学历化办学倾向,导致一些毕业生缺乏实践经历和过硬技能,也导致职业教育办学方向迷失。

  当前,我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迫切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来提升“中国制造”的品质。职业教育大有可为,也应当大有作为。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,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。

  振兴职业教育,要完善制度设计,打破观念障碍。今年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》,从制度层面打通了职教生从高中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,打破了个人成才的“天花板”,有利于增强职校生对未来发展的信心。要以此为契机,引导人们转变观念,形成“崇尚一技之长、不唯学历凭能力”的社会氛围。进而在选人用人上消除一切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,给予职业院校毕业生平等机会和公平环境。

  职业教育本身也要回归就业导向,坚持按需办学、按需施教,打造学生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能力,坚持产教融合、工学结合、知行合一,让职业教育发展更加“职业”、更有特色。要充分激活社会力量,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制度,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,使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。